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物流园枢纽站地下主体结构封顶现场
近日,由重庆设计集团所属子企业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市建科院")负责全程监理的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物流园枢纽站地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,车站主体施工阶段取得突破性进展,为后续钢结构施工及物流园枢纽站至科学城站区间TBM始发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直面“高、多、力”项目施工监理挑战
作为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的重要站点,物流园枢纽站建设在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上,对监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。该车站全长200米、宽32.81米,采用岛式双柱三跨框架结构,最大开挖深度达15.6米,项目施工面临“高、多、力”三大核心挑战:一是地下站台层10米高的竖向结构施工,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监理把控难度陡增;二是消防水池、消防泵房、电缆夹层等外挂结构与5.65米高中板夹层风道的集成建设,涉及多专业接口衔接,需监理团队全程跟踪各工序的协同;三是夏季超40℃的高温环境,既考验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,也对混凝土养护等关键环节的监理监督提出更严标准。
面对复杂工况,市建科院监理团队始终以“严控质量、严守安全、严保进度”为工作准则,全程筑牢工程建设监督防线。
建立全周期、多维度监理管控体系
为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推进,市建科院监理团队从技术指导、过程监督、协同联动等多方面发力,构建起了全流程监理管控体系:技术先行,提前破解难点。面对工程“高、多”难题,监理团队提前介入施工方案阶段的审核,组织技术专家对10米高站台层模板支撑体系、夹层风道挂设等关键工序进行专项论证,优化施工工艺参数;针对消防水池、电缆夹层等外挂结构的接口设计进行复核,明确各专业施工的衔接节点,从源头上规避技术风险。过程严管,守住质量安全底线。监理团队推行“旁站 + 巡视 + 平行检验”相结合的监督模式,对混凝土浇筑、钢筋绑扎等关键工序实施24小时旁站监理,实时把控材料质量与施工工艺;针对夏季高温施工,重点监督防暑降温措施落实、混凝土水化热控制及养护方案执行情况,累计下发监理通知单共计15份,督促整改安全质量隐患达43项,确保施工全过程“零安全事故、零质量问题”。协同联动,高效推进进度。监理团队建立起“每日沟通、每周协调”的工作机制,每日与施工单位对接当日进度与问题,每周组织建设、施工、设计等多方召开监理周例会、协调会,协调解决资源调配、工序衔接难题。同时,积极响应项目部“划区设岗”管理模式,监理团队人员按责任分区深入作业班组,同步参与“当日讲评,每日安全晨会”,及时反馈监督意见,推动管理与作业的高效协同。
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线路规划图
梳理监理重点 保障后续工程收官
重庆轨道7号线物流园枢纽站地下主体结构封顶后,后续工程将进入钢结构施工以及物流园枢纽站至科学城站区间的TBM区间掘进工程阶段。下一步,市建科院监理团队将继续秉持“专业、严谨、担当”的工作态度,严格遵循“安全是最大政治、质量是最大信誉、进度是最小成本”的施工理念,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:一是加强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检测、吊装安全监督,确保钢结构施工符合设计规范;二是提前对接TBM始发前的设备调试、洞口加固等监理工作,制定专项监理方案;三是持续强化现场安全质量巡查,严控剩余工程施工标准,全力保障今年年底前区间TBM右线洞通目标顺利实现,为重庆轨道交通 7 号线整体通车贡献监理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