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建科院监理新“高”度:249.9米!

近日,伴随着最后一根钢结构组件精准落位,由重庆设计集团所属子企业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市建科院”)全程监理的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VI-13、VI-14-1、VI-14-2 地块综合体项目(运河天项目)主楼“运河天玺”实现建筑钢结构封顶。

(高度达249.9米的超甲级滨水写字楼运河天玺钢结构封顶)

本次主体钢结构封顶的超甲级滨水写字楼运河天玺高度达249.9米,作为一座超高层地标建筑,它不仅重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天际线,还集中展现了市建科院在建设过程中对复杂地质处理、大跨度钢结构施工、绿色建筑实施等领域的系统性创新成果。

地质攻坚 软土地基的稳固之道

(运河天TOD项目整体效果图)

该超高层建筑地基位于运河冲积带的特殊地质区,面临粉质粘土与毗邻河道带来的双重挑战。市建科院首次创新使用“地下连续墙+预应力锚索”复合支护体系,将基坑位移严格控制在3毫米的设计值内,并部署北斗智能监测网络,实现了对地下水位及土体变形的动态预警,成功规避了潜在险情。

钢结构精度 船帆造型的毫米级实现

(建设中的运河天玺超高层建筑)

为完美呈现建筑设计的船帆意象,市建科院监理团队突破了“空间定位技术”和“焊接工艺控制”两项关键技术,通过BIM的全过程数字预拼装和全站仪三维坐标定位,将建筑钢结构现场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。同时,钢结构采用了阶梯式温控焊接工法,依据红外热成像监测数据,有效地抑制了焊接过程中的钢结构热变形。

绿色实践 双认证标准的落地路径

(运河天TOD项目效果图)

该超高层建筑遵循绿建三星认证与LEED金级认证双重绿色标准,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到能源的循环利用,全方位践行了低碳环保理念。市建科院监理团队对项目实施了全过程管控和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。通过淘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供应商,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等手段,使得主体建筑空调系统能效提升约12%。

目前,主体建筑正处于幕墙施工阶段,监理团队的工作重点是把控单元式幕墙的抗震性能验证过程,并持续强化现场安全质量巡查,严控剩余施工工程标准,全力保障该项目于2026年顺利交付。

下一步,市建科院将以运河天TOD项目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,完善超高层建筑施工监理技术体系,为同类工程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。